「疫情後教會的歸位與定位」問卷調查 2021年10月20日

這里分享維真事工最近對「疫情後教會的歸位與定位問卷調查」發布的初步報告和線上討論

講座大致上專注在疫情后恢復實體崇拜的挑戰,有興趣的教會領袖可以看看。我個人覺得調查結果是相當有幫助的,但在幾方面我有所保留:

  1. 這問卷調查大約有700人參加。對於一個全球性的調查,這數量不算太高,蔡玉玲教授自己有提到這點。

  2. 81%的參與者都是40歲以上。年齡層分佈似乎不太平均。

  3. 影片10:20提到調查顯示「華人教會服事的平均年齡是50歲左右」。既然81%的參與者都是40歲以上,有參與服事的人的平均年齡自然也會偏高。這個結論似乎有點難以信服。

  4. 在影片1:38中提到「在一些交叉分析中,所屬宗派和受洗時間對於問題回答沒有明顯差異」,但沒有提供任何解釋或數據。特別有關所屬宗派的影響,這個結論在只有700人的全球調查中似乎很難有說服力。

另外給大家一些建議和提醒。

  1. 影片3:00提到問卷中的一個問題:「你是否認為即或疫情完全過去,未來教會可能都得提供混合聚會……滿足不同需求?」;結果顯示「多於半數人認為混合聚會是趨勢」。這裡只是提醒大家不要錯誤解讀,一個人的「認為」不一定等於他的「贊同」或他「會採取的決定」。例如,一個人可以認為BMW或Mercedes是他最欣賞的豪華汽車品牌,不代表他會購買那品牌的車;他可能為了耐用度選擇Lexus,也可能因為家人的喜好購買Audi。我們的「認為」不一定等同於我們的贊同或選擇,「認為混合聚會是趨勢」的人也不一定表示他們自己比較喜歡線上崇拜或贊成自己的教會這麼做。(澄清一下,問卷里其實有其他問題是針對「贊成」和「決定」這些方面的。)

  2. 影片3:10提到很多人以「不想出門」為理由希望能夠維持線上崇拜。有些人可能只會將它歸類為「懶惰」或「個人主義」。但除了個人主義之外,蔡教授給了另一個提醒,這答案可能是另一種「對教會不滿意的表達」。有時候,片面的答案,不一定是心裡真實的答案。非常感謝維真事工的研究調查和這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