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通常以一個簡單、直接、生動的故事開始,最後在結尾帶出一個道德教訓。不管是西方的《伊索寓言》(「狼來了」、「龜兔賽跑」等),或中國的成語故事,幾乎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有寓言故事的痕跡。我小時候也非常熱愛寓言故事,以前最愛看的卡通之一就是《成語動畫廊》——不,不只是以前,現在也還是很愛看。(沒看過的可以自己搜尋。Thank me later.)這節目在開始會先講解成語背後的典故,接著就解釋成語的意思和相關的道德教訓。看完這一整套動畫(至少100集),不只成語了得,對寓言故事的掌握也絕對高過平均值以上。
但是《成語動畫廊》這個美好的童年回憶卻給了我一個困擾:當我聽舊約講道時,我不時會發現,有些講員是以講寓言故事的方式來講舊約聖經。他們會以一段經文作故事背景,然後從故事中的人物發展出不同的道德教訓,例如:學習摩西的順服、效法亞伯拉罕的信靠、學習大衛的勇氣等等。這不是說舊約聖經裡沒有道德教訓,而是這種道德主義式的講道(moralistic preaching)——只看重道德教訓,卻撇棄其背後的神學基礎——會讓舊約聖經淪落為與道德課本或寓言故事合集毫無差異。我的《成語動畫廊》回憶,讓這些講台信息更像《舊約動畫廊》;這不是聖經的信息,而是聖經版的寓言故事。
為什麼這種「寓言解經法」如此普及?我想,首先,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以前做平信徒時是在這種講道下成長,以後自己作傳道時也自然以這種方式講道(雖然這無法解釋為什麼沒有在讀神學院時改掉)。(題外話:如果在評估問題時發現有「惡性循環」的因素,我想我們真的都需要給多一些體諒和憐憫。)另一點,我的猜測是,講寓言故事的技術門檻是相當低的——不需要學習(畢竟從小就接觸)、不需要深度、不需要學術能力、不需要研讀工具書。與專研釋經書、整理資料、整理想法相比,這是更省時、更低壓力的。
我一些零碎的想法:
我熱愛《成語動畫廊》。但希望有朝一日,《舊約動畫廊》會從教會的講台上消失。